研究領域:Fisher博士領導牛津大學靶點發(fā)現(xiàn)研究所蛋白組部。他的職業(yè)專長涵蓋了從基礎研究項目到臨床新藥物靶點和市場開發(fā)等合作工作,甚至還有古蛋白組。目前Fisher博士和他的團隊關注的是樣品準備方法的篩選,以此來增強使用有限的臨床材料進行深度蛋白組研究靈敏度和效率。
挑戰(zhàn):培養(yǎng)細胞深度蛋白組是很容易獲得的。但是,從有限的生物材料-比如組織部分或某種表型的單個分離細胞(比如通過排列或激光捕獲,顯微切割)-中檢測到>2000蛋白質還是相當困難的,而后者相當接近單細胞蛋白組。
他是如何解決這一困難:Fisher博士和他的團隊使用 Purkinje神經(jīng)元激光捕獲顯微切割,評估不同樣本準備方法從少量細胞中辨識出最多蛋白的效率。蛋白微珠固定加上后續(xù)消化(SP3方法)獲得的可識別蛋白數(shù)量最多,比標準溶液內消化、FASP和iST方法都要多。
好結果:SP3方法能夠大約從200個Purkinje細胞中檢測出>2500蛋白質。團隊通過把這種方法和串聯(lián)質譜標簽(TMT)試劑和初步組分分離相結合,預期能夠從一個樣本中對不同腦細胞類型進行深度蛋白質檢測和定量分析,從而在細胞精度水平上獲得空間蛋白分析結果。